您的位置:首页 >改装车 >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时间:2021-12-21 09:35:23 来源:汽车之家

换代交接叠加芯片供应危机,让奔驰C级(参数|询价)感受到了来自于市场的压抑。不过在“豪华中型车”这个细分市场的角逐中,销量数据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。因为即便是BBA的第一阵营,在产品的终端价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。作为终端售价坚挺程度一直领先的奔驰C级,也渐渐在行业中形成了“标杆”的印象。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如今,全新奔驰C级上市已有数月,从终端情况看它已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。上市之初一些被广泛热议的变化,也逐步得到了市场的印证与用户的认可。而这些变化,或许正预示着中型豪华轿车市场的某些新趋势。

电气化加持或成必然

如果单看排量,目前国内的中型豪华轿车,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,几乎清一色的“2.0T标配”。唯有奔驰C级是个例外。常规理解,奔驰C级的发动机是1.5T+48V,但这背后却暗藏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趋势性技术革新。

这个趋势如果浓缩关键词,可以概括为“电气化+小排量增压+多挡位变速器”。它们彼此相互作用,形成一个整体,并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对燃油动力总成的常规理解。

『奔驰C级』

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电驱在驱动特性层面的“革命”。高端新势力已经用无数实例证明了,电驱在这方面对于传统燃油动力堪称“降维打击”——无论是加速能力、响应速度,还是平顺性、静谧性均是如此。

百年来,燃油动力与电驱一直是彼此相对独立的。尤其欧洲厂商,更愿意沉醉于燃油技术的革新、革新、再革新。从直喷、小排量增压、各种配气可变,再到传动比超宽、齿比超绵密的多挡位变速器……林林总总、不一而足。

然而伴随电驱技术的进步和普及,或许它们二者的结合才是终极解决之道。关键是,小小的电机加持,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。如果单靠“纯燃油”,想在提升发动机功率/扭矩的同时,兼顾好起步、低速驾驶和排放法规,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。但如果叠加电驱,情况就可能发生质变——部分燃油发动机最难应付的工况,恰恰是电机最擅长的。而且如果仅需应对好起步和低速加速这“一小段”范围,看似普通的48V系统就可以满足需求。

『上一代奔驰C级』

早在数年前,奔驰就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尝试,这就是上一代奔驰C级配备的M264 1.5T+48V。与常规48V系统不同的是,奔驰通过大扭矩电机来突出电驱辅助驱动特性,而不是简单地只是改善启停、降低油耗。这样,发动机就可以“从容”地实现高功率的调校和标定,最终达到1.5T≥2.0T的效果。

M264还比较“保守”,它整体看起来与常规48V系统仍无太本质区别。到了全新奔驰C级所配备的M254系统则有了质变。不仅电机的扭矩高达200牛·米,并且布局方式从P0变为P2(电机作用力从曲轴转变为变速器)。没错,这就是48V系统中的ISG电机布局。只是,在如此小排量的组合中,奔驰的这一做法是唯一的案例。

不要小看这一转变,无论从结构还是效果看,M254相对于M264都堪称“质变”。带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:系统功率得以进一步提升——在BBA阵营中,同级竞争的版本(如奔驰C级260 L版本对阵宝马325i和奥迪A4L 40TFSI版本)奔驰的最大功率是最强的。从实测成绩看,全新奔驰C级的0-100km/h的加速成绩也不逊于这些2.0T的对手。

『宝马3系』

『奥迪A4L』

这并非最主要的优势。有了电机加持以后,全新奔驰C级的起步和低速平顺性,是那些“纯机械”的竞品们难以匹敌的——越是拥堵、越是让人“腿抽筋”的工况,这个优势越明显。

与此同时,基于上一代奔驰C级的一些反馈,全新奔驰C级在很多细节上也更注重驾驶者的“体感”。从实测和用户反馈看,全新奔驰C级在加速的噪音、振动控制,乃至发动机“声线”以及涡轮的泄压声等很多细节上,都有了显著变化——多了厚重,少了单薄,在“体感”上也做到不输2.0T的竞品们。
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奔驰C级的动力总成已不能简单以排量评判,亦或者以某种技术评判。“电气化+小排量+多挡位变速器”这个整体缺了谁都不行。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,全新奔驰C级不再提供没有48V系统的版本,根本原因也在这里。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『奔驰C级』

说了半天,奔驰研发这套体系最核心的初衷没得说:当然还是为了降低碳排放。不过从某种角度上来看,奔驰通过此项动力革新,在顺应政策的问题上已先行一步。既如此,它岂能不成为新趋势?

车内体验的优先级再度上市

假设在一个奔驰C级的车友会上提一个问题:有多少人是因为内饰而选择(奔驰C级)的,估计有很多人会举手。很显然,虽然奔驰近年来的外观设计也很成功,但其内饰设计的行业影响力似乎更大,尤其是这一代,全新奔驰C级的内饰再次被公认的“YYDS”。

有趣的是,奔驰此举的引领效应虽然对其德系同行或多或少有些影响,但影响更大的,却是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的新兴市场。奔驰自身的产品效应→效仿者、跟进者感受到的市场效应→整个市场逐步形成共识,让全市场对内饰设计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这恰到好处地与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形成共振,并由此形成一种行业性的产业链优势。

此次的全新奔驰C级,破天荒地(几乎)直接移植了全新奔驰S级的内饰设计——虽然一直说奔驰套娃,但C级如此高相似度地采用S级的内饰,应该尚属首次。

『奔驰C级』

更有趣的是,从许多人的感受来看,这套内饰更像是全新奔驰C级的原配,而非全新奔驰S级——如此年轻、科技化的风格,用在全新奔驰C级上会显得更和谐。于是乎,奔驰C级这个内饰“YYDS”,又一次被推向了新的高度。至于它对行业产生的趋势性影响,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。

具体的创意点我们就不赘述了,各种动态、静态的体验文章早已汗牛充栋。可以确定的是,无论从两个屏幕的布局、屏幕的显示效果、第二代MBUX以及无线CarPlay的体验等等。这还都是次要的,更重要的还是坐进车内整体给人的感官冲击。

对于这种(用心设计、打造的)内饰来刺激用户的感官并由此形成的产品竞争力,或许不会得到100%的认同感,但它的市场效应却是实打实的。更何况,让车主坐进车内感觉赏心悦目、欲罢不能,这难道不是设计者真正应该追求的吗?

做好运动操控后 豪华舒适才是最重要的?

就在不到十年前,第三代奔驰C级(即W204,第一代国产奔驰C级)的车长还只有4.58米。这并非奔驰的孤例——同期的宝马3系更短,只有4.53米。什么概念?即便是当时的思域和卡罗拉,车长也分别达到了4.53和4.54米。

『第一代国产奔驰C级』

持续关注此类车型的人对此应该一点也不惊讶。虽然号称“中型豪华轿车”,但十年前的BBA品牌中型车,尺寸也就是紧凑型轿车的水平。为什么?很简单。当年的这些车,主要针对的是欧洲市场。为了差异化,它们的核心目标群体并非家庭,而更多瞄准了“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”。小尺寸、高规格平台、纵置/(奔驰/宝马)后驱的布局方式,注定了这类车更适合以更强的运动性来提升产品附加值”。

时至今日,仍有无数“老粉丝”对于BBA中型车向家用舒适方面的“妥协”而耿耿于怀。殊不知世易时移,早年间市场对于此类车型需求的场景已经弱化了——这,可不仅限于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“L版”。

以上这些转变并非奔驰C级引领,为何要用这么多笔墨来说这段众所周知的“历史”呢?因为这段“历史”,导致了当下BBA中型车在车内设计乃至整车标定上,仍有许多“后遗症”。这些“后遗症”,仍会模糊这类车的产品属性,让一些家庭用户爱恨交加。而在全新奔驰C级上,我们会发现这些后遗症正在进一步被清除。

『全新奔驰C级』

例如,尽管通过加长,上一代奔驰C级的后排空间已足够宽敞,然而它后排坐垫的宽度、对大腿的承托性、坐垫和靠背的舒适度等,仍然是“老一派的做法”。全新奔驰C级在这方面的设计上已经“完全扭转思路”了。后排坐垫不仅明显变得更宽大、更柔软,而且还可以实现腿部支撑的调节。再加上超软的、带“靠垫”的后排头枕,它在乘坐舒适性方面,已经完全找不到十年前的“遗留痕迹”了。

这只是举个例子。全新奔驰C级对于豪华与舒适的注重,已体现在整车设计的各个方面。例如更重要的动态表现,它的底盘厚重感、噪音的控制——开过、对比过之后,才会发现它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代C级有了怎样的质变。至此,你再去看全新奔驰C级的官方宣传:“入座你的舒适区”,应该就有更深刻的体会了。

当然,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这种转变背后最大的推手,还是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和影响力。也就是说,BBA中型车在中国市场的影响下,转变已不可逆转。经过数代的演进,BBA中型车在主流消费群体眼中,将不再是“牌子更豪华”这么简单。至于所谓的“运动性”,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心——谁说“豪华舒适=不运动”了?难道,奔驰S级、宝马7系、奥迪A8这些车的运动性会差吗?

总结:

从W204到W206,我们应该可以清晰的感觉出奔驰C级的变化趋势。这其中,W205当属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。在此之前的W202、W203和W204属于“一类产品”——它们主攻欧洲市场,标榜运动操控。从W205开始,奔驰C级开始“转性”——不仅外观颜值翻天覆地、内饰YYDS,整体的产品属性也更注重家庭用车需求和中国消费者的感受。至当下最新的W206,则更像是在W205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进化——内饰更豪华、舒适更极致。再叠加它在动力总成领域率先推进的电气化,作为“标杆”的它,或许正用行动在向大家指明中型豪华轿车发展的新趋势(文/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加锁)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煮酒论车丨奔驰C级预示了什么新趋势?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